居民自制的“环保酵素”能包治河道黑臭?专家辟谣:先搞清楚黑臭成因!

www.360kuai.com 2020-12-22 20:27

摘要:用酶制剂治理水体污染的技术,上世纪80年代就已出现在日本,如果真是“灵丹妙药”,早就在其他国家复制推广了。

近日,网上流传一则消息,称普通居民自己动手制作的“环保酵素”可治理一些水域的黑臭问题。这种“环保酵素”按照1份黑糖、3份厨余垃圾、10份水的比例制作,经过3个月发酵,成为一种棕色液体,有柑橘般的刺鼻气味。

在两个月内投放了2吨“环保酵素”后,叶榭镇堰泾村的西陆河便不再黑臭;泰晤士小镇的温莎河投放了2000余斤“环保酵素”后,也恢复了自净功能,消除了黑臭。

西陆河治理前后 图片来源:松江报

听闻此等“良方”,不少居民跃跃欲试,打算把自制的“环保酵素”投放到污染水体里去。可事实真像上述所说的那般神奇吗?

就此问题,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记者向沪上环保、水务等多个部门求证,专家表示,由专业单位生产的“环保酵素”,的确可以改善黑臭河道的个别污染指标,但绝非可以包打任何黑臭问题的“一招鲜”。更何况,这和居民自制的“环保酵素”根本不是一回事,擅自将自制“环保酵素”投入河道,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。

判定河道黑臭的主要标准有两点。其一,投诉多、环境差、有异味;其二,有关水质的三项主要指标不合格:氨氮大于5毫克/升、溶解氧小于2毫克/升、透明度小于25厘米。

“不同的酶制剂,也就是所谓的'环保酵素’,可以用来改善氨氮、化学需氧量等指标,让它们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,从而摘除黑臭的'帽子’。”上海市环保局相关专家指出,改善的指标不同,酶制剂的调配方式和用来调配的原料就不同,即“对症下药”。相比之下,来源和制作过程均五花八门的“民间酵素”,没有针对性的治理对象,也无法预见能取得怎样的治理效果,因此盲目投放到污染河道中去,很可能因为“不对路”而无效,反而给本已污染的河道增添新的污染。

该专家坦言,用酶制剂治理水体污染的技术,上世纪80年代就已出现在日本,如果真是“灵丹妙药”,早就在其他国家复制推广了。从2003年起,上海也开始引入相关技术,试图修复长期受损的河道生态,使水体能够自我净化、自我削减污染,但至今仍没有大规模推广。

记者查阅资料发现,金山区的战斗港曾从2003年开始向河中投放复合酶生物促进剂,激活水环境中原有的土著微生物群落,并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乳化和降解,消除水体的黑臭现象。但是,每年都只取得短暂的成效,过一段时间又黑臭了。

之所以这样,主要原因有三个。

其一,酶制剂只能治标,不能治本。其改善污染指标的原理,是把水体里的一种或多种污染物转化为其他物质,但转化生成的物质并没有离开水体。

举个例子,用酶制剂可以把氨氮转化为硝氮,硝氮还是溶解在水里,如果转化的过程不完全,还可能生成强致癌性的亚硝酸盐氮,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可导致水生物死亡。如果真要治本,就要通过反硝化作用,让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,还原硝酸盐,释放出气体,排出水体,又或者清除河底淤泥,把污染物彻底带走。否则,其他方式都是溶于水的物质的形式转换。

其二,酶制剂如果投放不慎,还可能引发生态问题。“酶制剂是一剂猛药,从表面看,短期内去污效果显著,但河道原有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破坏。”专家把酶制剂比喻成黑鱼,投放到水体后,把其他的原生鱼类都吃掉了,甚至还会自相残杀,最后水里什么都不剩。

其三,酶制剂更适合在“断头河”等“死水”中投放,一旦河道两头畅通,水动力较强,酶制剂还没发力,就可能被“冲”走了。

网络上的一些说法,让居民误以为把自制酵素倒进河道就能治理黑臭

“很多治理手段只是'小菜’,河道的治理,关键还在岸上。”上海市水务局相关人士坦言,如果河道两岸的污染源无法截断,在水体里花再大的代价,最终污染还是会“反复治,治反复”。

受益于“环保酵素”的西陆河所在的叶榭镇社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也坦言,西陆河是一条500多米长的断头河,水动力严重不足,比较适合投放“环保酵素”。该河道2017年4月开始投放“环保酵素”,到6月水体不再恶臭,但实际上,水体环境改善主要归功于前期的水面垃圾打捞、底泥疏浚和两岸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,否则,投放再多“环保酵素”,水体也难以长治久清。